年会活动策划公司 我们的故事(手机) 关于善达 新闻动态善达知识 我们的服务(手机)
当前位置 :善达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公关策划公司:吕朝:给杨元庆讲解社会责任

公关策划公司:吕朝:给杨元庆讲解社会责任

2015-12-16 23:24:37

  吕朝做的事常常“超前”,但他只肯“领先半步”。

  “我们要跟着行业的发展走。如果行业发展是受阻的,我们机构想要发展好是很难的。领先半步即可,就是这么一个节奏。”吕朝告诉记者。

1.jpg


  吕朝是NPI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恩派”)主任。自创立以来,恩派进入了全国30个城市,编织了一张偌大地域网,孵化草根公益组织达400多家。

  明年是恩派创立10周年,吕朝用张瑞敏的话总结,“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他觉得NGO也一样,“成绩”因时代而生。

  前辈领路

  吕朝之所以能早早走进公益界,完全是因为他做过记者。

  风云变幻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吕朝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价值观的破碎和重塑,让他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多反思。

  那是一个将记者称为“大记者”的年代。毕业后,他风光地加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供职于《半月谈》。经济口、农村口,他都跑过,一年到头,身在全国各地。到基层采访,有时“几大班子饭局作陪”,有时人身安全难保。

  一次,安徽某县发生血案,县粮食局局长父子被炸死,吕朝跟着自己崇敬的老记者戴煌到当地采访。“当时感觉那个县一窝黑,晚上在招待所睡觉,他们故意搞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招待所周围走来走去。”吕朝告诉《中国慈善家》,自己被吓得用沙发挡住门,当过新四军的戴煌却已梦中鼾起。

  看到过太多记者前辈的风采,见贤思齐,吕朝学着深入调查,大胆撰文,详细报道。

  “这段经历非常难得,让我真正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去了解了中国社会。”吕朝说,新华社当时盛行的调查研究之风让他受益匪浅,但他并未完全适应这份工作。

  邓小平“九二南巡”后,吕朝带小分队下地方做调研,考察中国期货市场。他跑了十几个省,撰写长文曝光诸多暗角,结果稿子未能上版。类似的事时有发生,他心灰意冷,决定离开。

  经人介绍,吕朝去了《中国证券期货》杂志。二十四五岁的他成了“差不多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主编”。此后,他下海创立一家营销传播公司。2000年前后,他在北大MBA班结识民政部官员,被邀请到刚刚创刊的《公益时报》做总编。

  “本来是帮忙的,但当时遇到的问题比较多,结果越陷越深。”吕朝说。

  基于多年研究,2004年,吕朝作为主要推动者,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下创办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这是中国第一个企业公民的专业协会。

  同是这一年,中国大多慈善富豪们正睡眼惺忪,吕朝推动《公益时报》和胡润百富榜合作,推出中国首个“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该榜至今每年发布。人们大多看到的是富豪捐款数额,而吕朝的本意却是“寻找中国的卡内基”,他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家中能出现对公益慈善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人。

  在《公益时报》的日子里,吕朝结识了朱传一、商玉生、徐永光等中国公益界拓荒者,更与朱传一结成忘年之交。

  当时,朱、商、徐等人在中国推动第三部门建设,已早早创立北京NPO信息咨询中心(现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统称“恩玖”)。吕朝正打算从《公益时报》离开之际,被朱传一邀请到恩玖担任副主任。

  “朱传一老前辈对行业理解非常透彻,跟我谈的东西也跟别人讲的很不一样,包括行业的重要性、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等等,那次谈话基本奠定了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全面的或者深刻的认识。”吕朝说。

  除了朱、商、徐三人,在恩玖,吕朝认识了一批中国公益领域的前辈,有杨团、何道峰、阎明复、崔乃夫等人。他们的引领,让吕朝起步便走向中国公益探索的前沿。

  于锋尖处

  2005年,商玉生、徐永光等人推动恩玖在北京进行民政注册迟迟未能成功。

  “上海浦东是当时中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一次我们在上海做培训的时候,上海浦东局听了都觉得很好,想把我们引过去。”商玉生告诉《中国慈善家》,当时北京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靠前,上海则相对沉闷。

  在时任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马伊里的邀请下,商玉生跟徐永光商议,决定开辟浦东市场。吕朝成了得力人选。

  2006年1月,中国第一个公益孵化器恩派在浦东成立。

  吕朝与徐永光想法相同,上海的恩派不能照搬北京的恩玖。

随机案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