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活动策划公司 我们的故事(手机) 关于善达 新闻动态善达知识 我们的服务(手机)
当前位置 :善达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活动策划公司:张轶:跨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活动策划公司:张轶:跨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2016-01-16 18:24:41

  文化,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只有开发出积极向上、契合这座城市历史和人文的文化品牌,才能长久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但是打造品牌需要商业手段,这就离不开公关公司的全案服务。视袭国际传播机构作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者,在长期探索中提炼了很多有效的手段和经验。近日,该机构总经理张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他的新思路。

  现在中国公关界非常热的一个话题是“城市营销”,为什么视袭传播不提倡“城市营销”,而是提出了“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概念?

  目前80%的公关公司都自称有城市营销的项目,我个人觉得这个概念太大,营销一座城市涉及的维度太多,它是以居民为基础的营销体系,再围绕区域的产业、贸易、投资、人居配套等综合体系来支撑,最小的城市都要比最大的企业运营来得复杂。我们都知道,城市规划并不是公关公司擅长的事情,需要借助于跟一些学院的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在跟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对话时,更多的是站在传播的角度。我们能为一座城市做些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更擅长的无非是服务品牌,也就是城市品牌。为什么聚焦于文化?有一个熟悉的词叫“城市名片”,但是这个概念太宽泛,可以以工业或自然风光等命名,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当大家都说自己的山水好时,山水好就不再成为一种优势了。作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来说,不可复制的是文化,也最具唯一性。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为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名城或以文化为核心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做服务,从实际业务出发,视袭传播提出了“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新思路,从城市的核心文化品牌打造入手,为城市注入灵魂,从而塑造整个城市的品牌。

  您是怎么理解“城市文化品牌”这个概念的?

  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就是通过城市文化资源开发挖掘和属地人文精神的凝练和提升,输出并彰显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并通过品牌营销系统来实现其社会化的价值变现。在中国城市或区域去工业化、去地产化的趋势下,旅游和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对外释放、对外输出最有效的途径。

  就拿我们做过的项目来说,法门寺是基于佛文化,大明宫是基于盛唐文化,楼观是道文化,视袭传播做城市文化建设和推广主要包括4大版块:城市区域文化品牌的规划、文化产品的定制、文化事件营销、文化品牌传播。例如九华山大愿文化园的景区开业及大佛开光法会,这是一个半宗教半社会的活动,听起来好像跟我们的工作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你深入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就会发现,我们做的大多数工作都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但它需要一个专业的事件营销运营体系和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去实现其推广,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开光仪式的一部分做合理的升级和视觉上的提升,会更有利于传播,我们拍出来的片子会更漂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人们在接触这种文化时会抱以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尊重。此次活动的盛大感和仪式感一方面代表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需要植入更多看点,更多文化彰显的内容和形式,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如何用系统、严谨的流程来管理先锋的艺术创作,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摸索的事情。我们在为城市品牌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在做品牌时,对全案系统的服务有着强烈的要求,视袭传播正是相对早地尝试多元化、全面解决城市文化品牌系统化供应的一个传播机构。

  “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在当今的中国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在全球化和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之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竞争,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重物质轻文化”的现象,比如前段时间北京梁启超故居被拆事件,还有此前昆明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对人文历史的破坏,等等。

  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东西需要传承,需要传播,时下的人们更关注GDP而非文化。我们希望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真正打造一些优秀的文化品牌,进行有效的输出,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是有价值的尝试。希望在未来少一些工业重镇,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文化名城、文化古都,而不是单纯地挂一个牌子,是系统配套的文化产品的输出,是文化体验的升级。

  视袭传播如何看中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前景?

  在中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已经开始引起各方关注,很多城市也开展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比如丽江由一个边远小城到文化旅游胜地的变迁,西安盛唐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等。很多人看到这种趋势并开始投入其中,但目前还处于疯狂地树牌子甚至抢牌子的状态,相对混乱和粗浅。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对城市文化系统、全面的思考和规划,二是对城市文化品牌的理解还比较狭隘,大多仍然只是局限于文化景点开发和文化旅游方面,没有从城市品牌定位和城市灵魂的角度去看待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问题。

随机案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