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活动策划公司 我们的故事(手机) 关于善达 新闻动态 善达知识我们的服务(手机)
当前位置 :善达首页 > 关于我们 > 善达知识 > 会议策划如何让节庆真正“国际化”?

会议策划如何让节庆真正“国际化”?

2013-01-12 08:26:34

节庆国际化,活动策划

  国际化,所指为何?“恕我直言,不少旅游节庆大打国际牌呈现出的就是一种发展饥渴症,地方政府也想借此壮大节庆声势、提高城市知名度而已。至于什么叫‘国际化’,节庆组织者是很少关心的。”接受采访时,山东大学旅游系副教授许峰如是说。

  事实上,这一说法颇有道理。一些地方在办节时求大、求全现象很明显。一位不具名的北京某高校学者就表示:“我参加过一个西部某市的国际旅游节,就是当地‘四套班子’的自娱自乐,我都搞不懂名头弄那么大干嘛。在开幕式请了几个外国模特表演了一下,估计这还可能跟‘国际’擦点边。”

  中国科学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郭来喜教授认为,节庆的规模和开放程度是一个衡量节庆国际化的标准。“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国际酒文化节,最后外籍人士只请到了几个外国留学生参加,很尴尬。国际化,直观来看,要体现在游客量和多国参与度上。”

  对此,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马勇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数据。他认为,这种参与度体现在外籍人士要占游客总量的15%以上,要有20支以上的国外团队。

  “谈国际化,节庆的影响力就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既然标榜国际性节庆,那么就要在国际上具有持续性反响,国外的媒体也应该热衷参与报道,而不能是我们关起门来自我吹嘘。”安徽大学旅游系主任章尚正教授如是说。

  马勇还表示,节庆的国际化也应该指向办节水平上,国际化本身是和市场化、专业化相互依存的,流程安排、策划水准、通行惯例等都要有所体现。

  据了解,国内一些成功的国际性旅游节庆都与此密切相关。例如大连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都具有颇高的办节水平,形成了机制化,在市场历练中逐渐实现了国际化。

  国际化,是终极追求吗?

  在采访中,许峰明确表示:“我不认为节庆的国际化就是其终极追求,即使从市场开发角度来看,吸引一个国际游客的成本要远高于国内游客,而收益并不见得也成正比。而对于节庆本身而言,很多时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马勇认为,旅游节庆并不都适合走国际化道路。有些节庆有着独特的文化、地域、民族特点,就应该坚持本土性,这才是其精华所在,也是最能吸引各国游客的亮点。

  同时,不少专家也认为节庆的国际化是一个大目标,应该得到坚守。他们表示,中国的旅游节庆就要有高远的眼光,敢于担当,要有与国际知名节庆品牌竞争的勇气。

  “其实,我所反对的并不是国际化本身,而是一种因果倒置的关系。节庆的国际化不应该作为目标预设,而是发展的顺势结果”,许峰进一步解释。

  事实上,一些著名的国际节庆最初也确实仅是地区性的。例如西班牙的潘普罗那奔牛节,原本就是一个区域性的民众狂欢,后来经过数年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终走向了世界。保加利亚的玫瑰节最早也是当地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随着自身不断地发展,逐渐吸引了世界眼光,以至其每年评选的“玫瑰皇后”和“玫瑰谷小姐”都成了国际盛事,也为国际游客所津津乐道。

  接受采访时,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认为,空谈旅游节庆是否应该国际化也是不够到位的,还要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而定,北京、上海市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口岸城市,可以依凭自身实力量身打造。而更多的城市,从旅游开发角度来看,举办各色国际旅游节的实际价值是不高的。

  国际化,如何“软着陆”?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与其去质疑节庆的国际化问题,还不如探讨国际化如何“软着陆”显得更有意义。

  章尚正认为,节庆的国际化打造不应浮在空中,应该更务实,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脚踏实地推进节庆建设,比如建立投入产出预算、明确组织目的、挖掘活动的普世性意义、做好相关宣传促销活动等等。

  据了解,2003年9月,某国际面食节盛大开幕,活动策划,吸引了颇多的关注目光,遗憾的是,该节举办了三届便“夭折”了。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该国际面食节越做越“虚”,政府干预较多,无法展现市场自身活力,投入与效益不成比例,也没有计算投入产出比,最终导致面食节因资金不足而停办。

随机案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