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活动策划公司 我们的故事(手机) 关于善达 新闻动态善达知识 我们的服务(手机)
当前位置 :善达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企业活动策划:专访大小创意斋创意长姚仁禄

企业活动策划:专访大小创意斋创意长姚仁禄

2015-12-14 21:19:51

  如果你拿著地图,走的是别人走过的路;如果你身上带的是创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就算手上有一张地图,你知道有路,也要勇敢把地图丢掉,因为地图上的路,是别人去过的地方,只有创意,让我们永远有路。

  我一直保持一个好奇的习惯

1.jpg


  TOPYS:有些大陆年轻读者是从您与蒋友柏先生的对话集《苹果与蛇》开始认识您,您平时是不是也比较喜欢跟创意领域的年轻人交流?

  姚:年轻朋友跟我说得上话,大概是因为我在表达我们老一代思想的时候,使用的沟通方式和语言文字,没有让年轻朋友觉得不合适,也因此,互动自然就多些。

  当然,要能这么互动,我自己是需要多花点时间的。

  假设,眼前,同时有两位朋友,找我聊问题,一位年纪大,另一位年纪轻,我猜,我会先回答年轻那位。为何?因为年轻人天真,我提供的见解,对他产生帮助,产生的影响,机会可能比较多一些。

  TOPYS:说到天真,您是一个资历很深、阅历丰富的人,但同时一直保留着童心和好奇心,其实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没有好奇心了,我们就想了解如何去保持这份好奇心?

  姚:好奇,是一种思考的习惯,也是每一个人绝对不应该放弃的能力。

  好奇,让脑神经细胞,产生别人没有的连结。举例来说,我们面前的投影灯,为什么是蓝光而不是白光?虽然,我不知道答案,但是,由于我的好奇,所以“答案到底是什么”这个问号,就会留在我脑海里。

  假设,我们身旁有另外一个人,也同时看到这个灯,透出蓝光,但是,他不好奇,不会问,为什么不是其他颜色?哪一天,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出现在我们俩面前,我会得到答案,而他得不到。为什么?因为,我的脑神经细胞,由于我的好奇,一直有个问号在里面等着答案,而没有好奇心的人,由于他不曾有过问号,所以即便答案出现眼前,他的脑,也不会产生作用。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好奇的阅读习惯。例如,年轻时在大学,几乎每堂下课,我就到图书馆去翻阅建筑杂志,每本杂志,我从封面一页页翻,一直翻到最后封底。每一页,只要有照片,我就会自问,这张照片里的东西(无论是房子、窗子、桌子、车子…)我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当然,95%以上的自问,我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几乎整个大学时代,我就在这种“答案是我不知道”的阅读中度过。后来,我才发现,因为好奇,我把问题预先储存下来,是很好的习惯,因为,我不只比同学提早理解“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同时,当答案出现的时候,我知道了,而其他同学连问题都还没出现,遑论答案。

  TOPYS:您储存了很多“不知道”,而对很多人来说,当他不知道一个东西的时候立刻就会去查,当时看了就明白了,但是看完之后可能也就忘了。这算不算一种好的学习的方式?

  姚:在互联网时代,不知道就查,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查得比多数人更深入,更有延展性,才是有意义的好奇。我曾经在电视台服务,当时经常提醒记者同仁,采访新闻要“看得更真,想得更深”。因为,在台湾,采访电视新闻,一般的习惯,几乎都是先查报纸,看到值得报道的消息之后,大家都去采访。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消息来源,你怎么才能看的更真?这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好奇”才做得到。

  至于,怎么做到“想得更深”呢?不难,诀窍是在看的同时,比别人多想三个层次(多问三次为什么),能这么做,你将发现,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多想三层之后,居然,不一样了。

  举例说,我的大学时代,有位汉寶德教授曾这么训练我们,他会说,这个设计不错,不过你能不能拿掉一个东西——这就像是你写了一篇好文章,编辑跟你说拿掉一段试试吧,你被逼着拿掉一点,然后他说,再拿掉一点……看起来无理,但是,这样的训练非常有用,因为他逼着你思考,什么才是你的设计里面最有意义的部分。

  TOPYS:如果对非常多的东西好奇,您觉得会不会影响对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

  姚:不会,比如说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把椅子,让人舒服的坐,是你最需要专注的事情,所以抓紧这个核心不要动,但是除此之外,仍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好奇,那些好奇都是为了支撑这个核心事情的。

  TOPYS:说到创意训练方法,有的人为了训练自己就会刻意去做和自己的习惯完全相反、对立的事情,您怎么看待这种训练方法?

  姚:可以,但是要小心一点点。

随机案例推荐